北京市危舊房屋改建新政策出臺(北京危舊住宅樓拆除重建技術導引)
北京市針對危舊房屋的改建新政策已正式出臺,旨在提升居住安全和城市環境。政策規定,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老舊住宅樓將實施拆除重建。這一措施不僅有助于減少火災等安全事故的發生,也有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在執行過程中,相關部門將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確保施工質量和效率。政府還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到改造工程中來,共同推動社區環境的改善。該政策的出臺標志著北京市在危舊房屋改造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為市民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
北京市危舊房屋改建新政策出臺
政策背景與目的
北京市危舊房屋改建新政策是為了響應新時代首都發展的需求,進一步統籌落實居住類城市更新工作。通過編制《危舊住宅樓拆除重建技術導引》(以下簡稱《導引》),旨在明確危舊住宅樓拆除重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技術標準和實施要求,解決突破難點問題,研究擴大危舊樓房改建試點覆蓋范圍,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優化城市功能和空間布局,適度改善居住條件,加快推動相關工作的有序開展,提升城市發展質量。
政策適用范圍
《導引》適用于經市、區房屋管理部門認定的危舊住宅樓,特別是那些建筑結構差、年久失修、基礎設施損壞缺失、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且經房屋安全專業檢測單位鑒定沒有加固價值或加固方式嚴重影響居住安全及生活品質的危舊住宅樓。
歷史建筑的保護
對于擬拆除重建的危舊住宅樓如果是歷史建筑,則需依據國家和北京市歷史建筑保護利用的有關規定執行。
政策應用原則
《導引》側重于引導、引領,作為危舊住宅樓拆除重建項目制度規范和標準體系建立的起點。主要工作是搭建體系框架,明確管控重點,為后續制度和標準的逐步完善奠定基礎。
政策重點內容
新增場地評估要求
《導引》提出了場地評估要素,不僅包含土地、規劃及建筑情況等信息,還重點關注了項目實施的場地施工條件與實施成本估算,提高了項目實施的可操作性。
尊重居民意愿
項目設計以滿足居民基本使用需求為出發點,保證居民戶內使用面積不減少,合理優化戶內各功能空間布局。根據原住宅樓戶內是否設置獨立廚房和衛生間的建筑特征,將危舊住宅樓分為簡易型住宅樓和套型住宅樓兩類,明確了各類項目套內建筑面積增量要求及廚房、衛生間使用面積控制指標。
高標準落實空間布局
在不增加原有居民戶數的原則上,可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適當增加建筑規模。歷史文化街區和其他成片傳統平房區的危舊住宅樓應按照北京市相關規定進行騰退置換,引導居民異地安置。核心區內除歷史文化街區和重點地區外的危舊住宅樓拆除重建項目,地上建筑規模增量應嚴格管控,并經專家和有關部門組織專項評審會審定通過。
補充公共服務配套及市政基礎設施
合理融入拆除重建項目的設計,實現更大的城市功能價值。包括非機動車和機動車停車位、市政設施、公共服務配套等的合理配置,確保居民使用需求得到滿足。
完善適老化和無障礙設施
提升建筑的居住品質,補齊適老化和無障礙設計的短板。鼓勵增設老少皆宜的室外公共活動場地,補充完善無障礙及適老化設施配置,并按照住宅建筑的相關國家、行業、地方標準進行智能化設計。
實施案例與成效
西城區危舊樓改建項目
北京市西城區首個危舊樓改建項目樺皮廠8號樓兩個月建成封頂,展示了危舊樓房改建的高效性和實用性。該項目采用新型建筑工業化建造技術,大幅縮短了建造周期,減少了異地安置對原住居民生活的影響,實現了資源節約、低碳減排、環境友好。
老舊小區改造計劃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的《2024年北京市住房發展年度計劃》提出,啟動危舊樓房改建(簡易樓騰退)20萬平方米,不斷擴大危舊樓房改建政策覆蓋范圍。計劃還包括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新開工300個、完工200個,老樓加裝電梯新開工1000部、完工600部,努力打造更優的服務平臺。
結語
北京市危舊房屋改建新政策通過一系列具體措施和技術要求,不僅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功能和居住環境,還體現了政府對居民生活質量的高度重視和創新精神。
北京危舊房改建政策影響分析
北京市危舊房改建居民補償標準
北京歷史建筑在危改中的保護措施
北京市危舊房改建新政策解讀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