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墻墻體加固處理方案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種磚墻墻體加固處理方案,旨在提高磚墻的承載能力和耐久性。對磚墻的結構特點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包括磚墻的裂縫、滲水、凍融等現象。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加固措施,如增設鋼筋網、設置排水系統、使用防水材料等。還介紹了一種新型的加固材料——聚合物砂漿,該材料具有良好的粘結力和抗壓強度,能有效提高磚墻的穩定性。通過案例分析和實驗驗證,證明了該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磚墻墻體加固處理方案
一、常用加固方法
(一)板墻加固法
當墻體承載力不滿足規范規定或設計要求時,或墻體厚度、配筋、軸壓比及邊緣構件構造不符合規定規范時,或墻體混凝土強度偏低或施工質量存在嚴重缺陷時,可采用板墻進行單面或雙面加固,適用于砌體結構和混凝土結構的墻體。
(二)粘鋼加固法
當墻體僅因配筋不足時,可采用外粘鋼板法加固。若只是抗剪承載力不足,可以只設水平橫向扁鋼;若抗彎承載力不足,可以設垂直豎向扁鋼;否則,橫向、豎向都應設置扁鋼,適用于混凝土結構的墻體。
(三)處理承重墻墻體開洞法
承重墻開洞必須選用靜力切割的方式(如水鋸、水鉆、繩鋸)對原結構無損傷。根據開洞尺寸大小和受力部位等要求進行操作。
(四)加門垛
房屋中的轉折墻體或者丁字墻體想要加固,可在門洞處增設寬度與墻體同厚的門垛,以保證墻身穩定和門框的安裝。
(五)設圈梁
當房屋建筑地基不夠好時,可在其基礎頂面上設置圈梁;屋蓋處也必須設置圈梁,樓板處可選擇隔層設置圈梁。這樣能增加房屋的整體剛度和穩定性,減輕地基不均勻沉降對房屋的破壞,增強抗震能力。
(六)構造柱
在外墻的四角、錯層部位橫墻、外縱墻的交接處、較大洞口的兩側以及大房間內外墻的交接處等設置構造柱,能增強房屋剛度、防止房屋倒塌。設置時要保證構造柱與圈梁和墻體緊密連結。
(七)空心砌塊墻芯柱
在房屋四大角、外墻轉角、樓梯間四角等地設置芯柱。芯柱材料可選用C15細石混凝土填入砌塊孔中,并在孔中插入通長鋼筋。
(八)減層卸荷
如果在房屋建筑未正式完工時發現地基不夠好、墻體需要加固,可采取減層卸荷的方法,如主樓由原來的七層減少為六層。
(九)混凝土層加固
在房屋建筑的一、二層墻體采用兩面加鋼筋混凝土層加固,現澆鋼筋混凝土板采用減小板跨增加次梁且面層加厚40mm的辦法加固。
(十)壓力灌漿加固法
適用于以剪切為主、墻體厚度不小于240mm、砌筑砂漿強度等級不大于M2.5的實心墻磚。根據磚墻的實際抗震能力和要求,還可和水泥砂漿面層或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聯合加固墻體。灌漿一般采用水泥與水溶液重量比為1:0.7的漿液材料,水泥標號一般不宜低于425號,水溶液由水和懸浮劑(如聚乙烯醇等)制成。灌漿孔宜每隔1m左右布設一個,厚度大于360mm的墻體宜兩面布孔,孔深一般宜為30 - 40mm,孔徑稍大于灌漿嘴的外徑,孔內應沖洗干凈,并用1:2的水泥漿將灌漿嘴固定在灌漿孔中。灌漿加固前,應用水泥砂漿抹嚴墻面漏漿的孔洞與縫隙。依照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灌漿,灌漿前應先在每個灌漿孔內灌入適當的水,灌漿應進行到不進漿或附近灌漿孔溢漿方可停止。
(十一)面層的加固
適用于墻體無裂縫并以剪切為主的實心墻、多孔(孔徑不大于15mm空心磚墻)及240mm厚的空心斗磚墻。對有輕微破壞的磚墻,應先將裂縫填塞補嚴后再做面層。但不適合于砌筑砂漿強度等級小于M0.4的墻體和因墻面嚴重酥堿或油污而不易清除并不能保證抹面砂漿粘結質量的墻體。
(十二)增設抗震墻
當多層磚墻因橫墻間距過大或剛性多層磚房墻體抗震強度不足時,可以增設抗震墻使其滿足要求。在剛性地面上砌磚墻時,如承載力不足應重做基礎或加固基礎。
二、加固施工中的界面處理(針對噴射混凝土加固)
如果采用噴射混凝土加固磚墻:
- 原裝飾層拆除與清理
- 混凝土表面的原裝飾層要全部拆除干凈,對于不容易清洗的地方,要用鏟刀、鋼絲刷仔細清除,然后用高壓水槍沖洗。
- 甩毛與養護
- 用水泥素漿甩毛,澆水養護1 - 3天(視表面濕潤程度不同)。由于老磚墻干燥吸水快,為防止灰漿脫水粉化,達不到一定強度,應提前一天澆水潤濕磚墻,拉毛之前1 - 2小時再澆水一遍,磚墻應吃水深25mm以上,并加強養護方能達到理想效果。
三、磚墻開洞后的加固處理
- 預制過梁安裝
- 首先在洞口上皮磚墻一側開一個預制過梁尺寸大小與洞口相同的洞口,然后再在洞口上皮磚墻另一側開一個相同大小的洞口,將預制過梁放入。
- 洞邊構造柱設置
- 對洞邊磚墻進行留槎切割,通過咬槎保證現澆混凝土帶與砌體共同工作,留槎尺寸及間距為60×300@600,切割完成后,現澆80mm寬的豎向混凝土帶作為構造柱,用以支撐預制過梁并對洞邊磚墻補強?,F澆混凝土帶均為構造配筋,豎向分布筋Φ8@200,主筋為3Φ10。
磚墻加固成本效益分析
加固后墻體性能檢測方法
不同加固技術適用條件對比
磚墻加固施工流程詳解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