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的建筑風格以及特點(青海湖自駕的經典線路一般怎么走,需要多少)
一、自駕線路推薦 1.大環線 大環線顧名思義就是要從青??缭降礁拭C,最后再回到西寧結束行程,這整個行程下來,不走回頭路,整個行程有 寺廟、高原湖泊、碧綠草原、茫茫戈壁、雅丹地貌、荒蕪大漠、沙漠綠洲、芳香花海 等景點,每個景點的特色都不同!
青海湖自駕的經典線路一般怎么走,需要多少
一、自駕線路推薦 1.大環線 大環線顧名思義就是要從青??缭降礁拭C,最后再回到西寧結束行程,這整個行程下來,不走回頭路,整個行程有 寺廟、高原湖泊、碧綠草原、茫茫戈壁、雅丹地貌、荒蕪大漠、沙漠綠洲、芳香花海 等景點,每個景點的特色都不同!南北建筑有什么差異
1 中國南北建筑概述1.1 北方建筑
與南方地區相比,我國北方地區氣候比較寒冷,用地相對寬松,地形更為平整,建筑材料相對單一,多是土木之類的材料,人文和民風也比較純樸、憨厚和粗獷.正是自然風情、文化習俗和建筑材料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使得我國北方各地民居建筑普遍強調向陽,并呈現出質樸、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體布局上,則呈現出總體整齊、方正的格局.
北方地區可以劃分為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兩大區域,其建筑布局和風格又有所不同.
1.1.1 華北平原
華北平原西起太行山脈和豫西山地,東到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起燕山山脈,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別山,東南至蘇、皖北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蘇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積約30萬平方千米.
華北平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有許多古老城市,其建筑組群方整規則,庭院較大,中庭和邊角一般會留出尺寸不大、供通風采光用的天井.建筑布局一般呈離散型,各棟單體建筑相對獨立.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頂曲線平緩.建筑材料多用磚瓦,木結構用料較大,多數裝修比較簡單.
四合院是華北平原民宅中最常見的一種組合建筑形式,是一種正方形或長方形的院落.其特征是外觀規矩,中線對稱,但用法極為靈活.最簡單的四合院只有一個院子,比較復雜的有兩三個院子,富貴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數座四合院并列組成的,中間還有隔墻.
四合院的大門一般開在東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磚石砌成的臺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規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兩邊建有東西廂房,是其他家庭成員的住房.在正房和廂房之間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圍墻和臨街的房屋一般不對外開窗,院中的環境封閉而幽靜.
1.1.2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嶺以北、青海日月山以東、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跨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及河南等省區,面積約40萬平方千米,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
黃土高原建筑院落的封閉性很強,屋身低矮,屋頂坡度低緩,還有相當多的建筑使用平頂.建筑材料方面,很少使用磚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墻,裝修簡單.黃土高原之上還常建有窯洞建筑,總體風格是質樸、敦厚.但在回族聚居地,還建有許多清真寺,它們體量高大,屋頂陡峻,裝修華麗,色彩濃重,與一般民間建筑有明顯的不同.
1.2 南方建筑
與北方地區相比,我國南方地區氣候炎熱,用地狹窄,丘陵、平原相間,建筑材料豐富多樣,民居建筑的總體風格是清新、通透.
南方地區可以劃分為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嶺南地區兩大區域,其建筑布局和風格又有所不同.
1.2.1 長江中下游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湖北宜昌以東的長江中下游沿岸,由兩湖平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蘇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和長江三角洲平原組成,面積約20萬平方千米.由于一直以來,本地區地少人多的矛盾比較突出,因此,建筑組群比較密集,庭院狹窄.屋頂坡度陡峻,翼角高翹,裝修精致富麗,雕刻彩繪很多.長江中下游平原傳統建筑的總體風格是秀麗、靈巧.
1.2.2 嶺南地區
嶺南,是指南方五嶺之南的地區,相當于現在廣東、廣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區.這個地區的民居建筑平面比較規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門窗狹窄.屋頂坡度陡峻,翼角起翹比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民居更大.城鎮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閉性很強.房屋裝修、雕刻、彩繪同樣富麗、繁復,手法精細.嶺南地區建筑的總體風格是輕盈、細膩.
2 南北建筑的歷史演變
2.1 中國建筑發展概述
中國建筑的歷史演變是與中國文化的發展緊密相連.生活在不同自然條件下的古代人們,因地制宜,因材致用,運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創造出不同結構和不同藝術風格的古代建筑.
早在一百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中國原始人就已經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為棲身之所,安徽、重慶、陜西、北京、遼寧、貴州、廣東、湖北、浙江等地均發現有原始人居住過的洞穴.
到了新石器時代,黃河中游的華夏族部落,利用黃土層為墻壁,用木構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進而發展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長江流域,因潮濕多雨,常有水患獸害,因而發展為桿欄式建筑.對此,古代文獻中也多有“構木為巢,以避群害”(《韓非子·五蠹》)、“上者為巢,下者營窟”(《孟子·滕文公下》)的記載.
從西周到魏晉南北朝,中國民居建筑形式得到了較為完備的發展.西周時已經出現高大宮室和四合院布局,并開始使用磚瓦.春秋戰國時期,臺榭宮室內外梁柱、斗拱上均有裝飾,墻壁上則飾以壁畫.秦漢時期,木構建筑宏偉壯觀,裝飾豐富,舒展優美,出現了阿房宮、未央宮等龐大的建筑組群.
隋唐時期則是中國建筑藝術得到飛速發展時期,木構技術取得了較大的成就,臺基、磚石結構、屋頂樣式等建筑要素也趨于成熟.明清時期是我國古代建筑進入最后的大發展時期,南北已有的建筑形式基本發展成熟,在類型和特點等方面基本形成定制.與此同時,隨著各地乃至中外經濟和文化的交流頻繁,新式的民居也不斷涌現.
總的來說,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中國古代建筑形成了以木架結構為主要,合理運用建筑比例、尺度、節奏、均衡、層次等藝術手段,其總體風格是古樸、典雅和靜謐,表現出中國文化特有的氣質和美學傾向.
2.2 古代南北代表性建筑
中國古代建筑的類型很多,主要有宮殿、壇廟、寺觀、佛塔、民居和園林建筑等.其中宮殿與園林建筑的成就最為突出.本文選取北京故宮和蘇州園林作為中國古代南北建筑的代表,來分析其特點.
2.2.1 山西祁縣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縣的喬家堡村,占地面積8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達3800多平方米,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喬家大院不但是山西民居的典型形式,也是中國古代北方建筑的典型形式.
這是一座結構精巧而規模宏大的建筑群.整個院落位于一個方形的圍墻之內,四周是全封閉的,墻面內由磚砌筑,高10多米,上層是女兒墻形式的垛口.由外面還能看到一個個的更樓、眺閣,就像是城墻上的敵樓一樣,很有氣勢.整體看來,在堅實的墻體掩護下,喬家大院就如一座穩固的城堡.喬家大院平面布局呈雙喜字,共有六個大院、一十個小院,相互穿插、交錯,共313間房屋.如此復雜的布局,組成了一格富有變化的建筑空間.
雖然現在看來,喬家大院內的建筑是一個整體,其實六個院落建筑有先有后,并非營造于同一時期.喬家大院中最大的院落是一號院和二號院.它們的布局形式是祁縣一帶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樓院”,具體地說,也就是里院的正房、東西廂房都為五開間,外院的東西廂房都是三開間,里外院之間有穿心廳相連.而除了廂房外,倒座房、過廳、正房都是二層樓房.在整體的構成上,喬家大院的房頂非常有韻律.房頂由高到低,起伏變化,抑揚頓挫,在反復、連接、交錯、間歇中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2.2.2 蘇州拙政園
拙政園,是江南園林的代表,也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現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地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為大弘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后將其買下,聘請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參與設計藍圖,歷時16年建成.
全園包括中、西、東三個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園的精華所在,布局疏密自然,其特點是以水為主,水面廣闊,樓閣軒榭建在池的周圍,其間有漏窗、回廊相連,園內空間處處溝通,互相穿插,形成豐富的層次.
由于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園林地域范圍小,又因河湖、園石、常青樹木較多,因此,園林景致細膩、精美、曲折、幽深,與北方格局宏大的宮殿建筑風格完全不同.
3 造成南北建筑差異的原因分析
建筑的形制與發展與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和區域文化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我國的地域遼闊,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南北傳統建筑的形式姿態萬千,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
3.1 氣候因素
中國北方地區多處于中溫帶,氣候比較寒冷,民居需要充足的日照,因此,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宅院的內部構成也多為離散型.緯度越高,氣溫越低,用地就越寬松,這種離散式的程度愈明顯.寒冷的氣候還要求建筑擁有厚重的墻體和厚重的屋頂,使得建筑實體十分笨重,而不便于凹進凸出,建筑空間受到實體的嚴格枷鎖,不得不呈現規整的形體.
相反,南方氣候炎熱,民居建筑的墻體和屋頂都可以做得單薄、輕巧,建筑空間處于較主動的地位,可以自由地伸縮、凹凸,方便地展延、通透.
3.2 地形、地貌因素
中國北方平原與高原分布廣泛,人口密度比較稀疏,因此,聚落與建筑選址經常設在平坦的地段,大多數屬于平原型的構成.地段的寬松和地形的平整,為北方村落和宅院的規整布局提供了有力條件和基礎.因此,同一地區的鄉土建筑形式十分統一.
3.3 人文因素
南北建筑風格樣式的差異還緣于南北居民的文化習俗、喜好和審美觀念具有一定的差異.南方受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顯得繁雜自由,北方表現在規整、簡單、一致,由于人文傳統的不同,還導致二者在建筑裝飾上出現許多差異,南方的裝飾比較寫實,而北方大多數傳統民居的裝飾比較抽象.這就是所謂的“南繁北簡”和“南奢北樸”的裝飾特征.
4現代南北建筑的面貌
隨著現代社會科技的迅猛發展,地域空間的拓展和生產的革命,人們也從世代依存的封閉環境中解放出來,傳統的時空意義的地區概念不斷被打破.現代南北建筑的差異已經沒有以前那么大了,但由于氣候、地形、地貌因素以及習俗的影響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現代的南北建筑無論從布局、建筑風格,還是從建筑材料、建筑裝飾上來說,也都還存在一定的差異.
4.1 建筑空間和門窗設計
北方冬季寒冷漫長,在冬季取暖期間,要盡量使建筑物大廳空間內暖氣熱力能均勻到達大廳的各個角落, 如果熱力不夠, 不僅耗費了能源, 而且使居住者受凍.因此,北方民居建筑的大廳空間設計一般比較小一些,方正一些,建筑的半室外空間也比較少.南方氣候溫暖濕潤,就可以做出各式各樣具有不同空間體驗的大廳和半室外空間.
北方的建筑物通常設雙層窗戶,冬季來臨,就要封窗;進入春季,就要開窗.因此,在門窗設計上只要求符合一般自然采光要求, 注重實用, 大型帶狀窗比較少見.南方建筑物設單層窗戶, 除了講究實用外, 還要注重美觀大方,多為大面積的帶狀窗.
4.2建筑造型與立面設計
受傳統人文因素的影響,北方建筑的造型與立面設計,比較強調厚重、樸實,用材上,則盡量選擇一些以磚、石為主的材料.而南方強調的是清新通透,立面多為淺色,建筑材料的選擇上,用得多是涂料、木結構、仿木結構、鋼結構等.
4.3 閣樓與地下室
因為氣候相對干燥,土質堅硬,日照時間比南方短,所以,北方現代建筑多建有地下室和閣樓,可以利用更多的空間,并且具備冬暖夏涼的優點.而南方氣候炎熱潮濕,日照強烈,因此,閣樓的作用主要是為閣樓下面那層的空間提供隔熱,很少實際使用.同時,由于防潮的成本非常高,南方現代建筑的地下室也比較少見.
5 中國建筑的發展趨勢
通過前文對中國南北建筑的分析,我們對其存在、發展和延續有了進一步的理性認識.對待傳統的建筑設計元素,我們應該用批判的眼光去對待.既不能全部肯定,直接拿來使用,這樣只會建造一些仿古建筑,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取向.一味返古,就不會有創新.同時,也不能全盤否定,因為中國傳統建筑是我們設計現代建筑的根源.
因此,中國建筑的發展趨勢應該是結合自然與人文環境、尊重歷史與民族傳統,實現地域性與時代性的結合.尤其是應該借鑒傳統建筑文化的空間布局、造型語匯、色彩以及細部裝飾等因素,追求建筑與自然、人文環境的協調,通過靈活、恰當地運用現代材料、技術和構造方法,來構建既符合現代人審美特點,又有中國文化氣息的優秀建筑.
中國古典建筑和羅馬式建筑還有哥特式建筑各
中國古代建筑藝術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在封建社會中發展成熟,它以漢族木結構建筑為主體,也包括各少數民族的優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續歷史最長、分布地域最廣、風格非常顯明的一個獨特的藝術體系.中國古代建筑對于日本、朝鮮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響,17世紀以后,也對歐洲產生過影響.
藝術特征
和歐洲古代建筑藝術比較,中國古代建筑藝術有3個最基本的特征:
①審美價值與政治倫理價值的統一.藝術價值高的建筑,也同時發揮著維系、加強社會政治倫理制度和思想意識的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傳統文化,表現出鮮明的人文主義精神.建筑藝術的一切構成因素,如尺度、節奏、構圖、形式、性格、風格等,都是從當代人的審美心理出發,為人所能欣賞和理解,沒有大起大落、怪異詭譎、不可理解的形象.
?、劭傮w性、綜合性很強.古代優秀的建筑作品,幾乎都是動員了當時可能構成建筑藝術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綜合而成的一個整體形象,從總體環境到單座房屋,從外部序列到內部空間,從色彩裝飾到附屬藝術,每一個部分都不是可有可無的,抽掉了其中一項,也就損害了整體效果.
中國古代建筑類型雖多,但可以歸納為4種基本風格.
?、偾f重嚴肅的紀念型風格.大多體現在禮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義的宗教建筑中.其特點是群體組合比較簡單,主體形象突出,富有象征涵義,整個建筑的尺度、造型和涵義內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規定.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壇,和佛教建筑中的金剛寶座、戒壇、大佛閣等.
②雍容華麗的宮室型風格.多體現在宮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觀中.其特點是序列組合豐富,主次分明,群體中各個建筑的體量大小搭配恰當,符合人的正常審美尺度;單座建筑造型比例嚴謹,尺度合宜,裝飾華麗.
?、塾H切宜人的住宅型風格.主要體現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會館、商店等人們最經常使用的建筑.其特點是序列組合與生活密切結合,尺度宜人而不曲折;建筑內向,造型簡樸,裝修精致.
?、茏杂晌竦膱@林風格.主要體現在私家園林中,也包括一部分皇家園林和山林寺觀.其特點是空間變化豐富,建筑的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調淡雅,裝修精致;更主要的是建筑與花木山水相結合,將自然景物融于建筑之中.以上 4種風格又常常交錯體現在某一組建筑中,如王公府邸和一些寺廟,就同時包含有宮室型、住宅型和園林型3種類型, 帝王陵墓則包括有紀念型和宮室型兩種.
地方民族風格
中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差別很大,地區間(特別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和山區)的封閉性很強,所以各地方、各民族的建筑都有一些特殊的風格,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以下8類:
?、俦狈斤L格.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龍江以南的廣大平原地區.組群方整規則,庭院較大,但尺度合宜;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頂曲線平緩;多用磚瓦,木結構用料較大,裝修比較簡單.總的風格是開朗大度.
?、谖鞅憋L格.集中在黃河以西至甘肅、寧夏的黃土高原地區.院落的封閉性很強,屋身低矮,屋頂坡度低緩,還有相當多的建筑使用平頂.很少使用磚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墻,木裝修更簡單.這個地區還常有窯洞建筑,除靠崖鑿窯外,還有地坑窯、平地發券窯.總的風格是質樸敦厚.但在回族聚居地建有許多清真寺,它們體量高大,屋頂陡峻,裝修華麗,色彩濃重,與一般民間建筑有明顯的不同.
③江南風格.集中在長江中下游的河網地區.組群比較密集,庭院比較狹窄.城鎮中大型組群(大住宅、會館、店鋪、寺廟、祠堂等)很多,而且帶有樓房;小型建筑(一般住宅、店鋪)自由靈活.屋頂坡度陡峻,翼角高翹,裝修精致富麗,雕刻彩繪很多.總的風格是秀麗靈巧.
④嶺南風格.集中在珠江流域山岳丘陵地區.建筑平面比較規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門窗狹窄,多有封火山墻,屋頂坡度陡峻,翼角起翹更大.城鎮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閉性很強.裝修、雕刻、彩繪富麗繁復,手法精細.總的風格是輕盈細膩.
⑤西南風格.集中在西南山區,有相當一部分是壯、傣、瑤、苗等民族聚居的地區.多利用山坡建房,為下層架空的干欄式建筑.平面和外形相當自由,很少成組群出現.梁柱等結構構件外露,只用板壁或編席作為維護屏障.屋面曲線柔和,拖出很長,出檐深遠,上鋪木瓦或草秸.不太講究裝飾.總的風格是自由靈活.其中云南南部傣族佛寺空間巨大,裝飾富麗,佛塔造型與緬甸類似,民族風格非常鮮明.
?、薏刈屣L格.集中在西藏、青海、甘南、川北等藏族聚居的廣大草原山區.牧民多居褐色長方形帳篷.村落居民住碉房,多為2~3層小天井式木結構建筑,外面包砌石墻,墻壁收分很大,上面為平屋頂.石墻上的門窗狹小,窗外刷黑色梯形窗套,頂部檐端加裝飾線條,極富表現力.□嘛寺廟很多,都建在高地上,體量高大,色彩強烈,同樣使用厚墻、平頂,重點部位突出少量坡頂.總的風格是堅實厚重.
?、呙晒抛屣L格.集中在蒙古族聚居的草原地區.牧民居住圓形氈包(蒙古包),貴族的大氈包直徑可達10余米,內有立柱,裝飾華麗.□嘛廟集中體現了蒙古族建筑的風格,它來源于藏族□嘛廟原型,又吸收了臨近地區回族、漢族建筑藝術手法,既厚重又華麗.
?、嗑S吾爾族風格.集中在新疆維吾爾族居住區.建筑外部完全封閉,全用平屋頂,內部庭院尺度親切,平面布局自由,并有綠化點綴.房間前有寬敞的外廊,室內外有細致的彩色木雕和石膏花飾.總的風格是外部樸素單調,內部靈活精致.維吾爾族的清真寺和教長陵園是建筑藝術最集中的地方,體量巨大,塔樓高聳,磚雕、木雕、石膏花飾富麗精致.還多用拱券結構,富有曲線韻律.
時代風格
由于中國古代建筑的功能和材料結構長時期變化不大,所以形成不同時代風格的主要因素是審美傾向的差異;同時,由于古代社會各民族、地區間有很強的封閉性,一旦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或各地區民族間的文化發生了急劇的交融,也會促使藝術風格發生變化.根據這兩點,可以將商周以后的建筑藝術分為3種典型的時代風格:
?、偾貪h風格.商周時期已初步形成了中國建筑的某些重要的藝術特征,如方整規則的庭院,縱軸對稱的布局,木梁架的結構體系,由屋頂、屋身、基座組成的單體造型,屋頂在立面占的比重很大.但商、周建筑也有地區的、時代的差異.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各國文化不同,建筑風格也不統一.大體上可歸納為兩種風格,即以齊、晉為主的中原北方風格和以楚、吳為主的江淮風格.秦統一全國,將各國文化集中于關中,漢繼承秦文化,全國建筑風格趨于統一.代表秦漢風格的主要是都城、宮室、陵墓和禮制建筑.其特點是,都城區劃規則,居住里坊和市場以高墻封閉;宮殿、陵墓都是很大的組群,其主體為高大的團塊狀的臺榭式建筑;重要的單體多為十字軸線對稱的紀念型風格,尺度巨大,形象突出;屋頂很大,曲線不顯著,但檐端已有了“反宇”;雕刻色彩裝飾很多,題材詭譎,造型夸張,色調濃重;重要建筑追求象征涵義,雖然多有宗教性內容,但都能為人所理解.秦漢建筑奠定了中國建筑的理性主義基礎,倫理內容明確,布局鋪陳舒展,構圖整齊規則,同時表現出質樸、剛健、清晰、濃重的藝術風格.
②隋唐風格.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建筑風格發生重大轉變的階段.中原士族南下,北方少數民族進入中原,隨著民族的大融合,深厚的中原文化傳入南方,同時也影響了北方和西北.佛教在南北朝時期得到空前發展.隨之輸入的佛教文化,幾乎對所有傳統的文學藝術產生了重大影響,增加了傳統藝術的門類和表現手段,也改變了原有的風格.同時,文人士大夫退隱山林的生活情趣和田園風景詩的出現,以及對江南秀美風景地的開發,正式形成了中國園林的美學思想和基本風格,由此也引伸出浪漫主義的情調.
隋唐國內民族大統一,又與西域交往頻繁,更促進了多民族間的文化藝術交流.秦漢以來傳統的理性精神中糅入了佛教的和西域的異國風味,以及南北朝以來的浪漫情調,終于形成了理性與浪漫相交織的盛唐風格.其特點是,都城氣派宏偉,方整規則;宮殿、壇廟等大組群序列恢闊舒展,空間尺度很大;建筑造型渾厚,輪廓參差,裝飾華麗;佛寺、佛塔、石窟寺的規模、形式、色調異常豐富多采,表現出中外文化密切交匯的新鮮風格.
?、勖髑屣L格.五代至兩宋,中國封建社會的城市商品經濟有了巨大發展,城市生活內容和人的審美傾向也發生了很顯著的變化,隨之也改變了藝術的風格.五代十國和宋遼金元時期,國內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的文化藝術再一次得到交流融匯;元代對西藏、蒙古地區的開發,以及對阿拉伯文化的吸收,又給傳統文化增添了新鮮血液.明代繼元又一次統一全國,清代最后形成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國建筑終于在清朝盛期(18世紀)形成最后一種成熟的風格.其特點是,城市仍然規格方整,但城內封閉的里坊和市場變為開敞的街巷,商店臨街,街市面貌生動活潑;城市中或近郊多有風景勝地,公共游覽活動場所增多;重要的建筑完全定型化、規格化,但群體序列形式很多,手法很豐富;民間建筑、少數民族地區建筑的質量和藝術水平普遍提高,形成了各地區、各民族多種風格;私家和皇家園林大量出現,造園藝術空前繁榮,造園手法最后成熟.總之,盛清建筑繼承了前代的理性精神和浪漫情調,按照建筑藝術特有的規律,終于最后形成了中國建筑藝術成熟的典型風格——雍容大度,嚴謹典麗,機理清晰,而又富于人情趣味.
秦漢、隋唐、明清3個時期相距時間基本相等,它們是國家大統一、民族大融合的3個時代,也是封建社會前、中、后 3期的代表王朝.作為正面地、綜合地反映生活的建筑藝術,這3種時代風格所包含的內容,顯然遠遠超出了單純的藝術范圍;建筑藝術風格的典型意義和它們的反映功能,顯然也遠遠超過了建筑藝術本身.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